官方微信公众账号

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机构官网 > 新闻中心 > 诚信聚焦 > 正文
如何运用大数据推动诚信体系建设?
作者:个人诚信网 来源:南京日报 日期:2017/5/4 15:27:09 人气:


写在前面

  现在人们最喜欢听的一句话是:“这个人靠谱,守信用。”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是:“这个人不靠谱,没信用。”

  4月28日,南京市政协召开十三届54次主席会议,围绕“运用大数据加强我市诚信体系建设”主题进行协商议政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2015年7月,我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的试点城市,建成了信用信息平台。目前,该系统归集了1100万人口(包括暂住人口近200万人)、46万家企业(单位)的信用信息数据1.3亿条。大数据应用覆盖全市所有市民,取得了初步的成效。

大数据

  谈及我市大数据运用未来走向和趋势,市政协主席沈健指出,运用大数据推动诚信体系建设,是改变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大举措,对整个经济运行和现代社会治理都将产生深刻影响。对运用大数据推动诚信体系建设,要意义再认识,建设再出发,顶层设计再提升,机制再探索,组织再强化,实现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,下大功夫去抓,以应用促进发展,每年确定一个目标,抓一件成一件,持之以恒使我市诚信体系建设达到预期效果。

  如何运用大数据加强我市诚信体系建设?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  故事和案例

  会议听取了市发改委、市信息中心、南京银行相关情况的通报;听取市政协研究室相关调研情况的汇报;委员和专家进行了协商讨论。会上,大家讲述了很多大数据无处不在的故事和案例。

  故事一:老人补办结婚证遇上“信息孤岛”

  应邀参加会议的市政协委员、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陈庆宁,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。她的父母亲都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,居住在玄武区。由于种种原因,结婚证遗失了,补办结婚证成为老人的一件心事。两位老人是上世纪50年代领的结婚证,几十年过去了,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,再加上区划调整,老人都记不清当年在哪个街道办事处领的结婚证。陈庆宁跑到民政部门、派出所查询,最后来到玄武区档案馆查档,找到父母当年的结婚原始记录材料,并由档案部门开具档案证明,才最终补办领取了结婚证。陈庆宁感慨地说,其实信息都是存在的,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很热情,但由于部门之间存在“信息孤岛”现象,没有实现互联互通,真的是“跑断腿,烦死人”。

  故事二:整治冒用公交“老人卡”

  市信息中心主任何军,在汇报关于我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用大数据开发利用情况时,讲述了一个整治冒用公交“老人卡”的故事。

  推出公交“老人卡”本是政府惠民的一件好事,但有的市民不讲诚信,把政府补贴当成了生财之道。何军说,2015年,市信息中心接到举报,明明老人已经去世,可挂着死者名字的“老人卡”仍然在使用。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何军说,利用我市已建立的大数据库,通过市民卡信息、公安户籍人口死亡信息与地铁和公交刷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:我市共发放老人优惠卡约185万张,其中享受半价优惠的老人卡约97万张,享受全价优惠的老人卡约88万张。还在使用的已故老人优惠卡约11.95万张(其中全免卡约9.54万张)。对这种失信行为,他们及时报告有关部门,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,成为运用大数据惩治不诚信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
  故事三:讲诚信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成为银行优质客户

  如何构建守信和失信的信用联动奖惩制度,让讲诚信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?南京银行副行长童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  为了顺应互联网金融新时代的到来,南京银行依托信用信息开发小微金融和个人消费服务产品,通过引入税务系统及“我的南京”的纳税、社保、公积金等信息,设计了“鑫联税”、“鑫税融”和“南京e贷”等线上信用创新产品,为诚实纳税、经营守信的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,有效降低了客户的融资门槛与成本。截至今年3月末,基于小微企业纳税信息的“鑫联税”经营贷款,累计投放客户2499户,投放金额12.66亿元;基于个人社保公积金的“南京e贷”消费贷款,累计投放客户1.42万户,投放金额17.96亿元,目前资产质量状况较好。

  现状及问题

 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,承认不承认,大数据运用时代已经悄悄地来到每个人身边,特别是近年来,征信体系正在被互联网浪潮所推动,电商供应链金融、消费金融平台、第三方支付的兴起,都在倒逼征信业的生态体系建立和进步,进而倒逼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。“倒逼”也成为大家聚焦的一个关键词。

  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吴国璋谈起了撰写《关于运用大数据推动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建议》调研报告的初衷。他说,工业时代是“资源”为大,信息时代是“数据”为王。随着互联网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端APP的发展,数据无所不在,无所不能。一个人通过个人身份证号码编号成为唯一的公民,他(她)几乎所有生产生活领域都会被数据记录下来。网上购物、邮递快件、网上购车票机票、手机通话(微信、微博、上网聊天)、旅游住宿等个人的消费信息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,总之一句话,都处在大数据的监控之下。这些海量的数据成为诚信体系建设重要的“资源”。对个人而言,数据已成为个人升学、招聘、升职、社保等评价标准的“人品指标”。大数据已逐步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石,为了更好地迎接数据化时代的到来,市政协选中这个课题进行研究,有很强的现实性、前瞻性、针对性、可操作性。

  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峥介绍了全市信用大数据应用相关工作情况。目前,全市已完成平台二期升级改造工程,市区两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系统已将上线运行,查询应用服务系统将于今年6月建成,进一步提高信息归集效率,推动信息应用。在打通信用大数据共享渠道方面,为加强整合、促进应用,市信用办、市信息中心与市国税局、公安局、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等多家部门要求签订数据交换备忘录,加强数据交换共享。同时,强化“我的南京”手机APP信用服务能力,打造便捷的信用数据查询应用平台。

  大数据的生命在于运用。去年11月,我市正式启用“南京市民诚信卡”,对全市首批约1.7万“诚实守信好市民”在图书馆、公交领域给予政策优惠,让诚信者用得好、得实惠,取得积极社会反响;去年12月,印发《关于在我市文博场馆试用“市民诚信卡”的通知》,把受益人群拓展到全体无失信记录市民、使用场景扩大到全市所有文博场馆;同时争取到浦发银行南京分行对我市“诚实守信好市民”在全国范围给予VIP待遇和南京分行“绿色通道”信贷优惠服务,开辟整合社会力量共建“市民诚信卡”新路径。今后还要在金融商贸领域进一步扩大市民信用大数据应用。

  记者采访得知,尽管我市运用大数据工作取得了成绩,但与百姓的需求来看,依然存在着信用法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,特别是规范信用数据归集、构建信用数据共享机制、完善信用评价标准、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和信息安全等法规制度建设,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;依然存在公共信用数据征集覆盖面和质量有待提高,迫切需要解决关键、高应用价值的公共信用数据归集难的问题,破解信息孤岛瓶颈;依然存在信用数据应用有待深入推进,联动信用监管尚待强化的问题;依然存在信用中介机构需加快发展、信用服务能力需尽快加强等诸多问题。

  出路及建议

  人无信不立。

 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,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,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点。由于社会诚信体系缺失、缺位,导致假冒伪劣商品、偷税漏税、商业欺诈、个人诚信评价等级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。因此,大数据技术的出现,使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成为可能,让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有数据留痕、记录在案,并纳入个人诚信体系数据库,形成“一处失信,处处制约;事事守信,路路畅通”的信用联动奖惩制度。

  南京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早,经过多年探索积累,取得了明显成效,已进入实质性应用和快速扩展的新阶段。谈及下一步打算,参会的委员和专家们表示,只有开发更多的大数据运用的诚信产品,真正融入公共领域、百姓生活,让诚信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,让信用数据得到更广泛的运用,使政府、企业、个人都能享受到诚信所带来的便利,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。“运用”成为大家聚焦的另一个关键词。

  运用新思路解决“信息孤岛”现象

  “大数据、大数据,关键是数据共享。”南京大学教授、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主任黄奇表示,前段时间备受垢病的共享单车押金问题,在引入芝麻信用后,由押金模式转向“信用解锁”,从而化解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“最后一米”的矛盾,这就是诚信体系在社会生活中有效应用的典型案例,也给我市目前存在的大数据运用“信息孤岛”现象寻找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。譬如进一步整合银行、工商、税务、海关、公安、司法、财政、审计、证券监管、质检、环保等部门信用数据,突破部门之间的封闭和堡垒,打破信用数据“碎片化”问题,让数据流起来、动起来、换起来。建议多开发和智能手机APP相关的上网浏览软件系统,结合市民诚信卡、“我的南京”等信用类APP,使手机不仅成为“掌中宝”,还成为“百事通”,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信用信息检索服务,形成“信息查询多跑路,市民百姓少跑路”的局面。

  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信息真实性、时效性问题

  市政协委员、江苏运时数据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平良说,大数据运用说白了,就是给单位(企业)、个人信用进行分门别类的评级、给其进行信用“画像”。如何评得准、画得像,反映真实情况?这其中涉及到两个根本性的问题:一是信息的真实性问题,二是信息的时效性问题。由于工作关系,自己经常和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,发现各个部门统计口径不一,相关数据发布不一,出现了互相“打架”的现象,自然而然问题就来了,信谁的?采用哪一个数据?建议政府部门之间不仅要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平台,还要建立数据整合和统一发布平台,体现真实性、准确性、权威性。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时效性。从大数据运用来看,采集、处理、分析是3个关键环节,数据越新越好,但实际工作中拿到的许多数据太陈旧,更新慢。数据越老,价值越低,根据这些数据作出的分析甚至会造成作出错误的决策。建议政府部门及时更新数据,变“过去式”为“现在进行时”。

  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亟待立法

  “最多的一天,接到了几十个推销房产、商铺的电话和信息,我想知道谁把我的手机号码泄露了?”陈庆宁一番话,引起了大家共鸣。大数据运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,也带来了烦恼,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安全问题。对此,陈庆宁建议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立法,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标准,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确保信用信息采集、存储、交换、加工、使用和披露过程中的安全,让市民个人隐私得到法律的保护,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。

  建议案将提交市委、市政府,供决策时参考

  记者获悉, 市政协研究室撰写的这份调研报告,对今后我市在大数据运用领域提出了5条具体实施建议。

  一是立法为基,优化诚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。通过立法,保障信用数据来源的合法性;通过完善信用数据采集、管理及诚信监督、奖惩制度,提升诚信体系建设水平。

  二是互通为要,实现诚信数据互相连通共同分享。统一规范我市诚信数据平台建设,通过发挥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枢纽功能,打通法人与自然人信息数据壁垒,释放大数据功能,增加信用信息查询、信用产品交易撮合等,打造我市信用数据平台2.0版,切实消除“信息孤岛”,推动诚信数据开放共享。

  三是市场为先,实现信息数据的能效开发增值。通过授信授权等方式,支持社会化征信机构发展,发展数据交易和信用数据评估,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信用服务和增值服务。

  四是多元为重,在更为广泛的领域提升社会诚信水平。以大数据为支撑加快信用体系建设,推动信用数据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、社会治理、行政监督、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,并以行政诚信和经济诚信为突破口,引领全市诚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
  五是环境为上,形成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。通过加强诚信教育,营造社会氛围,强化各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协作配合,确保全市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。

网址:www.11-22.cn 或 www.11-22.org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18612761122 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京ICP备15049304号-2
主办单位
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
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(运营单位)

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